1月19日,內蒙古恒豐集團稱,針對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旗下公司多款面粉產品應用了“河套司分別提起了訴”品牌,已對中糧和益海嘉里旗下涉嫌侵權公訟,兩起訴訟案件都已經得到了法院受理。
中糧和益海嘉里方面均未對此次訴訟做出公開回復。不過,據恒豐集團稱,其中起訴中糧旗下涉嫌侵權公司案件將于2月1日開庭。
公開資料,內蒙古恒豐集團始建于1957年,現有凈資產5億,日處理小麥850萬噸。1996年申請注冊“河套”商標,2002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獲得“中華老字號”、“北京奧運會糧油產品優秀供應商”榮譽稱號。
恒豐集團生產的河套面粉依托的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平原”?!昂犹住迸蒲┗ǚ壑鞔蚋叨耸袌?,其中“河套”、“大公”兩個品牌系列產品在內蒙古地區小麥粉市場占有率達到19.1%。
河套小麥因為資源稀缺、品質好,其價格遠高于其他地區小麥。以2017年為例,河套小麥的收購價格為每公斤3.4元,國內河南、山東等地的小麥收購價格為每公斤2.5—2.6元,河套小麥高于其30%以上,每公斤高0.8元左右。
目前,中糧福臨門、中糧初萃品牌都有銷售 “河套雪花粉”產品。益海嘉里旗下金龍魚也有銷售包裝上有“河套平原雪花粉”的產品,如金龍魚河套平原雪花粉。
不過,恒豐集團董事長魏建功表示,河套地區每年小麥種植面積僅100萬畝左右,小麥產量極為有限。涉嫌侵權企業生產銷售涉嫌侵權產品所采用的小麥原料并非來自巴彥淖爾市河套平原,與“河套平原”毫無關聯。
魏建功稱,中糧和益海嘉里等大型面粉企業旗下產品在包裝和宣傳方面打出“河套”字樣,誤導消費者,損害河套品牌商標形象。
2017年,恒豐集團已對中糧集團旗下涉嫌侵權公司、益海嘉里集團旗下涉嫌侵權公司提起了訴訟,訴訟中糧集團旗下涉嫌侵權公司是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訴訟益海嘉里集團旗下涉嫌侵權公司是在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汪涌律師稱,原產地商標保護的案例可參考五常大米,五常大米素有“貢米”之稱,市面上打著五常大米招牌的公司頗多,但考慮到原產地資源有限,很多并非真正原產地產品。
2016年,山東臨沂一家米業公司生產、銷售標有“東北大米五常特產”等字樣的大米,且因沒有證據證明大米來自五常市轄區,被法院判決侵犯“五常大米”的原產地商標專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