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糾紛近年來屢見報端。過去企業常規的武器是廣告戰、價格戰,現在更多的是通過商標戰、專利戰來爭奪市場份額。這場無硝煙的戰爭,目前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態勢,卷入知識產權紛爭的企業數量、規模,以及牽涉的利益都在不斷升級。
面對知識產權戰,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商標申請在先
商標素有企業“黃金名片”之稱,是維系企業產品與客戶之間聯系的紐帶。商標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應提早做好商標布局。
首先,商標設計應具有顯著性。商標應當具有顯著性且便于識別,商標顯著性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相關公眾對該商標以及企業印象的深淺。企業在申請注冊商標時,應盡量使用臆造性的標識,并最好與企業字號緊密相連,避免使用地名、產品通用名稱等不具有顯著性的文字或標識。建議企業在選擇設計商標前,充分了解準備申請注冊的商標與他人已注冊或正在注冊的商標是否相同或近似等,這樣會大大降低風險,提高商標注冊的成功率。
同時,企業在設計商標時,還應注意原始權利的權屬問題。因為商標往往是由企業的員工或者委托專業的設計單位或個人設計,因此,企業應當以書面協議的方式取得商標的所有權利,以避免未來不必要的權屬糾紛?!笆袌鑫磩?,商標先行”,這是企業商業戰略的基本原則之一。企業應及時將精心設計的商標進行注冊登記,商標經核準注冊后才能受《商標法》的保護。企業通過對商標的檢索查詢之后,如果沒有商標相同或近似的風險,企業應盡快對商標進行申請注冊。
現實中,有的企業由于不斷改變經營方針,想等業務穩定后再注冊商標,這恰恰陷入了一個誤區。因為我國商標實行的是“申請在先原則”,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申請在先的商標,其申請人可獲得商標專用權。如果企業沒有及時注冊商標,而該商標一旦被他人搶注,企業則會陷入要么花費大量金錢贖回商標,要么被迫放棄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原商標的兩難境地。
企業在申請知識產權專利的時候商品或服務的類別應盡可能全面。商品或服務商標的注冊是有類別限制的,總共有45個類別。企業在進行商標戰略布局時,須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前景,根據其業務、產品或服務來選擇商標注冊的內容及類別,在盡可能多的品類上進行商標注冊申請,避免被競爭對手以蹭熱點的方式在相關類別上搶注相同或近似的商標。企業可以采取注冊防御商標的形式對企業商標進行全方位保護,以防范不法商家“傍名牌”、“搭便車”搶注商標的行為,這尤其對于廣告宣傳投入量大、力求創立馳名品牌形象的企業來說,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企業應首先在其主營業務所在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上進行商標注冊,同時還應在產品類別或企業經營范圍相近似的類別上盡量予以注冊。建議在申請時進行適當的品類延伸,可以考慮企業未來產品的上下游拓展,是否會有子品牌的產生;考慮未來產品如果要做交易閉環的話可能會涉及哪些領域,進而判斷在本領域以外的相關行業類別上進行哪些延伸。
此外,也要注重境外注冊。如果企業準備對外出口產品或服務,建議產品、服務與商標“齊步前進”,即“產品走到哪,商標也到哪”,避免在境外遭遇商標被搶注的風險。企業應緊密聯系自身產品,調查研究擬出口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制定境外商標注冊規劃和布局,絕不能等到產品打開市場后再考慮商標注冊的問題。一旦企業的商標將來在境外被他人搶注,那么日后企業為了取得該商標的權利,將耗費巨大。
商標的維護應系統化。企業應采用系統化管控軟件,時刻把控注冊商標的動態,定期進行商標查詢、檢索,以便及時發現他人注冊相同或近似商標的行為,防止他人注冊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標。如發現他人在同類或者類似商品或服務上注冊了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標,要及時向商標局提出異議,阻止他人注冊爭議商標。
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申請的注冊商標數量也會逐年遞增,這其中會涉及到商標的類型、申請時間、申請進度、續展等一系列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系統監管,最終可能會導致商標被“撤三”、錯過續展時間導致被注銷等風險。這在信息戰中無疑是致命的短板,會極大地阻礙企業的發展。
專利再先行
喬布斯曾說過:“我們會為蘋果的一切申請專利,即便是用不上的東西,也要申請專利”。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企業可以利用專利快速打開市場并搶占市場份額;對于以技術為核心的企業來講,如果對于自己的核心技術無法確保用商業秘密進行保護,那么就得盡快地申請專利。專利可以為公司的產品保駕護航,不至于被抄襲或仿照后束手無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專利技術既是企業保護自身利益不被侵犯的手段,更是占取市場優勢對抗競爭者的武器。
首先要樹立“專利先行”的觀念。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都要求具備新穎性,因此專利一旦公開,新穎性便會喪失。筆者遇到的一些企業中,在還未進行專利申請的情況下,就急于對新產品進行了市場推廣,又或者通過微信朋友圈、QQ空間進行了公開,導致該專利喪失了新穎性,此種情況下,企業即使取得了專利證書,也相當于拿到了一張廢紙。因此,企業要注意在產品公開上線之前,一定要就核心技術進行專利申請,以維持其產品的競爭優勢。
通過對現有技術的檢索,可以準確地了解該技術領域的專利現狀,以決定本企業研發的突破口和關鍵點。業內龍頭或者深耕多年的企業,都會對其技術創新進行專利申請,以塑造行業壁壘,降低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因此專利現狀檢索可以直接了解競爭對手的技術創新和專利布局。
確定技術創新的保護方案。技術創新后,企業應及時確定其保護方案。如果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通過產品推導出對應的技術方案,則企業可以考慮采取技術秘密保護。如果可以通過產品的特征推導出實施的技術方案,無論該技術創新度如何高,則只能采取專利保護。比如企業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由于研發尚未完成,尚不能申請專利保護,因此需要注意進行商業秘密的保護,以避免他人利用企業的研究成果搶先完成產品研發,搶先申請專利。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及時申請專利。我國專利采取“先申請原則”,即同一技術方案被兩個以上的人申請專利保護的,專利權只授予最先申請的人。因此企業的技術成果應及時申請專利,以避免被他人先申請或公開。在確定完申請哪些專利技術之后,企業不能只申請一個專利,而要在技術的四周布局一些相關專利,形成一套有價值的專利組合。企業應進行充分的技術挖掘,合理利用各種專利類型的特點,采取組合拳的方式,為企業的產品方案和技術成果提供完整的保護。因為針對一個技術如果只做單一專利的保護,則企業產品的核心技術便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只有當企業對其產品包含專利周邊的技術也同時做了申請,才能給企業的產品帶來最大的競爭優勢。
同樣要注重海外專利布局。專利的地域性,決定了企業要想走國際化,就必須做好海外專利的合理布局,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企業必須在專利數量、質量上進行快速積累,只有擁有了一定數量、布局合理的海外專利,企業在面對專利糾紛時才能有足夠的談判籌碼和底氣。
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巴黎公約直接申請海外專利;另一方面,企業還可以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先在本國進行專利申請,然后再通過國家階段申請來進入國外的知識產權局。通常來講,如果企業想在短期內完成初步的海外布局,則巴黎公約的授權效率一般會高于PCT申請。企業在進行海外專利布局前,應事先進行充分的專利檢索和分析,了解擬進入國家和地區現有產業的技術現狀、專利分布情況,競爭對手的專利布局,以及可能容易發生專利糾紛的薄弱環節和重點環節,提前做好防范和預警措施。
要提早確立專利侵權處理方案。如企業涉嫌侵犯他人專利權,應在收到侵權警告函后,委托專業人士進行分析和評估是否構成侵權。如果構成侵權,應當積極采取措施立即停止侵權,并積極主動地與權利人進行協商解決,盡可能地不讓對方起訴到法院。當協商解決不成時,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給予調解,該種糾紛解決方式最為簡便、直接、快捷,比通過法院訴訟節省時間、費用和精力。企業如果發現產品被他人侵權后,應第一時間固定證據或給對方發正式的警告函,告知對方已構成侵權,責令對方盡快停止侵權,也可以同對方和解或者找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進行調解,同時可以索要因侵權造成的損失和技術使用費。若對方在得知自己侵權后仍不停止侵權,企業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聘請專業的律師,盡快搜集和固定證據,為將來的訴訟和索賠做好準備。同時,企業還可以向侵權產品所銷售的平臺進行投訴,要求采取刪除鏈接、下架等措施。
此外,可以實現專利的貨幣化。企業可以通過專利許可方式來實現專利的市場價值,這也是企業將專利研發作為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的關鍵。就專利許可而言,企業應該對其許可對象進行挑選并實施評估。一個有價值的專利可以換來其他企業的多份專利許可,現實商業活動中,企業之間的交互許可普遍存在,各取所需。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及時申辦政府的獎勵和資助等,充分發揮專利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