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改革浪,淘盡英雄城。三十余載,神州大地,繁華似錦,四大城市,一線領頭。孰能斬落第五城,摘得瑙軍一角,已是各路媒體,筆鋒之斗。不差由其經濟、房價、教育、人口、醫療、旅游甚至搜索引擎數據等方面做過分析。
然而,在知識產權時代的今天,無形資產的角色和不可主觀估值的神秘力量,注定可成為評判一個城市過去和未來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GDP城市排行中,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以卓越的經濟數據穩穩地占據在四大一線之后。但畢竟產業定位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各有千秋,暫且不好一言而定之。且看六大城市的商標數據,不妨作為初判,一起預見未來那個冉冉升起的第五城。
一、天津
天津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北方工業中心,北方第一大港口,其地位不言而喻。在國家戰略的強力推動下,天津在過去十年快速崛起,無論是經濟實力、交通、金融、旅游、外貿等環節都展示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連續多年成為中國GDP排名第五的城市。
從商標注冊數據可以看出,天津近五年商標注冊量節節攀升,雖數量在全國排名不算靠前,但是在北方城市里,它的申請量僅次于北京。這反映出天津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亦是與日俱增。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2017年數據為1-10月申請量
從商標注冊類別來看,天津注冊量最大的是35類,這些商標大多屬于外貿及電商企業。得益于天津港龐大的貨物吞吐量,天津外貿產業發展蓬勃,2017年天津市跨境電商交易額更是突破8億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如今,天津還在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這對于促進當地開放型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天津的商標注冊第二大類是9類科技產品,這印證了天津近代工業發祥地的地位,這里誕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臺電視機、第一部電話、第一架照相機等產品。如今天津已經有大飛機、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項目,形成“三機一箭一星一站”產業格局。
扎實的經濟實力與雄厚的科研實力,天津的未來發展令人看好,絕對有實力成為第五城有利的競爭者。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
二、重慶
重慶人稱“山城”,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我國西南地區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大都市。近年來重慶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經濟增速多次入圍全國前三。
從整體數據來看,重慶的商標申請量很大,可見當地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2017年12月1日,重慶商標審查協作中心揭牌成立,這將大幅提升重慶企業商標申報和注冊的效率,推動更多重慶品牌走向世界,并有望圍繞該中心形成知識產權服務業產業集聚,從而增強重慶的區域經濟輻射力。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2017年數據為1-10月申請量
重慶的第一商標注冊大類同樣是35類,但其背后的公司類型卻與天津不盡相同。重慶是中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擁有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等多個基地,形成了農業和金融、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從而促成了大量35類商標的注冊。同時,重慶也是旅游勝地,每年有上億名國內外游客來到這里體驗重慶獨有的美食、人文、風景魅力。正因如此,重慶的餐飲住宿類商標申請量也非常大,位居第二。
巴山渝水人中杰,憑著重慶人的激情與沖勁,相信重慶未來的發展一定會像火鍋一樣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
三、蘇州
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勝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有著近2500年歷史的蘇州經濟發展也不甘示弱,曾多年GDP僅次于北上廣深,近年才被天津和重慶超越。
蘇州的商標申請總量處于中等地位,但也呈穩健發展狀態。近年來,蘇州著力建設品牌強市,商標在經濟轉型中的引領作用凸顯。目前,蘇州已擁有4家省級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和6家市級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涌現出了“洞庭山碧螺春”“巴城陽澄湖大閘蟹”“常陰沙大米”“鳳凰水蜜桃”等一批經濟效益好、帶動輻射強、高知名度的地理標志。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2017年數據為1-10月申請量
從商標注冊類別來看,25類服裝鞋帽是蘇州第一注冊大類。服裝業是蘇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常熟服裝城和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等都是江蘇省經委認定的千億級產業基地、千億級專業市場。蘇州的第二大商標注冊類別是35類,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之一,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蘇州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聯系,開展經濟、貿易、能源、基礎設施等多項領域的合作,從而提升了35類商標的注冊量。
在這千城一面的時代,蘇州依舊淡雅地描繪著江南城市獨有的綽約風姿。同時,“一帶一路”等國家級戰略為蘇州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歷史機遇,未來蘇州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是第五城的有力競爭者。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
四、成都
成都史稱“天府之國”,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成都經濟發展勢頭一貫強勁,從全國范圍來看,其新經濟總量指數、發展指數、競爭力指數等皆名列前茅。大數據、云計算、數字金融等新經濟代表行業也在全國城市中位居前列。
成都的商標申請量高于以上提及的三個城市,2007年11月2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將全國第一個“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稱號授予成都市,正是由于成都對于知識產權重視程度。無論是商標注冊量,馳著名商標量,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方面,成都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都首屈一指。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2017年數據為1-10月申請量
成都商標申請量最多的依舊為35類,但這要歸功于成都旅游行業的繁榮。根據成都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發布的2017年“城市旅游業影響”研究報告顯示,成都以11.2%的年增速,排名全球旅游業發展最快城市的第五名。結合成都市“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戰略,在不同區域,成都將重點布局相應重大項目,以形成旅游產業的生態圈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連續三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也難怪無數游客紛紛來到蓉城,體驗川味文化獨特的魅力,因此43類餐飲住宿和30類方便食品的商標申請量也就相應很高了。
“錦官城東多水樓,蜀姬酒濃消客愁,醉來忘卻家山道,勸君莫作錦城游。”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吸引著無數的優秀企業和人才來此發展,未來必定會繼續大步向前,向第五城穩定邁進。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
五、武漢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武漢素有“九省通衢”美譽,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卓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網絡,武漢的經濟發展潛力有目共睹。
武漢的商標申請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十二五”時期,武漢市商標申請量年均增長25.6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馳名商標、地理標志分別增長2.3倍和7.4倍。2017年6月,武漢還設立了商標受理窗口,為企業商標申請途徑再添便利,想必今后武漢的商標注冊量還將有更大的飛躍。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2017年數據為1-10月申請量
從商標注冊類別來看,35類商標被稱為“萬能商標”是有一定道理的,武漢的商標第一注冊大類同樣是35類,但這得益于武漢蓬勃的金融產業。武漢是同時具備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三要素的城市,銀行密度居中國第五。武漢的會計資源也非常集中,截至2015年末,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有三家在武漢設立辦事處。金融公司和會計資源促進了武漢35類商標數量的增長。
武漢的第二商標注冊大類是25類服裝鞋帽,武漢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輕工業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漢派服裝”上世紀90年代崛起并風靡全國,曾在10大女裝著名品牌中包攬6席,多家男裝企業曾名列全國同行業前列,使武漢一度成為中國服裝產業重鎮。現在武漢啟動“重振漢派服裝行動”,力爭5年內全市服裝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致力于打造中國服裝名城,全球時尚中心。
武漢近年的發展有目共睹,雖說“黃鶴一去不復返”,但作為中部的龍頭城市,厚積薄發的武漢必將發揮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引領作用,有力挺起長江經濟帶的脊梁。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
六、杭州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也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金融中心。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依靠京杭大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杭州曾是歷史上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21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為“淘寶之鄉”,無數中小企業和電商創業公司在此聚集,從而帶動了杭州的商標注冊量,杭州在上述6個城市中雖GDP排名靠后,但商標注冊量排名第一,可見其最近經濟發展勢頭及巨大潛力。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2017年數據為1-10月申請量
杭州的第一大商標注冊類別是25類服裝鞋帽。作為電商中心,許多服裝廠和紡織廠在此聚集。實際上早在十年前,浙江企業不斷拓展營銷渠道,革新經營方式,形成了杭州女裝、寧波男裝、溫州鞋業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產業群。如今,以互聯網技術推動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浙江經驗”的又一塊金字招牌。高科技產業及服務行業的蓬勃,同步刺激了杭州35類,9類,42類商標的申請量增長。
蘇軾形容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正如同這碧波萬頃,既有歷史的積淀,也能接納時代的創新。得天獨厚,相輔相成,相信杭州的未來必定欣欣向榮,成為中國又一顆耀眼的新星。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
七、六大城市商標申請量對比
每座城市各有特點,大不相同,為了使個中區別更加直觀明了,最后附上幾座城市近五年的商標申請量整體對比圖。雖然2017年的數據還未能完整統計,但也不難看出這六座城市近年來商標申請量都處于穩定上升狀態,令人欣慰。這不僅證明中國對知識產權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更印證了城市的經濟繁榮與商標確實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注:以上數據由智高點大數據提供,2017年數據為1-10月申請量
杭州的商標申請數量僅在2013年略微落后于重慶,在其余年份皆排名最高,可見近年來在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的帶動下,杭州創業氛圍濃烈,商標注冊熱情高漲;天津作為其中唯一的北方城市,數量較其他幾家雖無優勢,但作為老牌選手,扎實的根基也注定了它未來不凡的發展;同樣是老牌選手的蘇州,雖2013年注冊數量最低,但隨后經穩定發展,2016年的數量已超越天津和武漢,可見其未來潛力;川渝二市申請數量前些年基本相近,但2016年成都申請數量增長40%拉開了差距,未來兩地的發展趨勢令人不禁好奇;武漢的商標申請量雖比起杭州、成都和重慶略低一籌,但每年以至少20%的速度穩定遞增,相信縮小差距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