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而言,商標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在當今這個知識產權飛速發展的時代,商標的注冊數量不僅龐大而且一直在極速遞升,商標的價值不可估量。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注冊商標刻不容緩,否則最終耗時耗力耗財的還是自己。
可口可樂公司創始人艾薩·坎德勒曾說過:假如可口可樂的所有公司的財產在今天突然化為灰燼,只要我還擁有“可口可樂”這塊商標,我就可以肯定地向大家宣布:半年后,市場上將擁有一個與現在規模完全一樣的新的可口可樂公司。如此可見商標背后的品牌效應,其價值有多么強大。
那些年被搶注的商標
一個字母一個億的蘋果商標
蘋果公司在中國剛開始開拓市場的時候,“ipad”商標就被唯冠公司搶先注冊。而根據中國《商標法》的規定,商標采取申請在先的原則。如果蘋果公司再重新打造另一個商標,就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費用,這無疑不是一個明智之舉。所以最終蘋果公司花了4個億才買回“ipad”商標,相當于每一個字母價值一個億啊。
“嘀嘀”變“滴滴”
成立于2012年的“嘀嘀打車”公司在早期經營的時候沒有及時注冊商標,而后再申請商標均因他人申請在先而被商標局駁回。更無奈的是,2014年“嘀嘀”商標所有人宣稱“嘀嘀打車”用“嘀嘀”二字作為打車產品名稱,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向其索賠8000多萬元。而“嘀嘀打車”只能被迫改名為“滴滴打車”。
華為錯失“HiAI”商標
華為旗下的商標數量不可估計,但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商標被搶注問題。早前,華為在向媒體展示“HiAI”人工智能特性,而后十五天后才開始提交商標注冊申請。作為備受矚目的大企業,商標早已被合作的一家企業搶先注冊。所以即便華為采取復審、無效宣告、行政訴訟等一系列商標救濟程序,都無法阻擋“HiAI”商標被他人搶先注冊的事實。
在如今這個社會,一旦某個品牌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如果沒有早早把握住商標,就會很容易被他人鉆空搶注。而如果想要繼續經營,要么選擇去協商購買這個商標,但無疑會付出高昂的代價;要么選擇更換一個新的品牌名稱,但這也意味著前期所付出的努力,所積累的名牌知名度都重歸于零。
商標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凝聚了商標權人長期經營的商譽價值,其價值自然不可小覷。尤其當企業經營面臨資金問題的時候,商標的無形資產更顯露無疑。被買賣、授權、轉讓、融資、貸款,甚至是被拍賣,都能獲取一定的資金,從而解決企業困難。我國商標法主張商標注冊在先的原則,所以一定要及時注冊商標,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