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商標在澳洲被搶注,因而美團被澳洲市場拒之門外。時隔半年多,美團居然妥協,花錢交學費買回商標。
去年12月11日,澳洲都市報刊登了《美團在澳大利亞遭遇商標搶注,恐將無緣澳洲市場》一文,介紹了美團商標被搶注一事!
2018年11月,一家名為“澳洲美團”的中文團購網站上線,其運營方“澳繽紛”(AUSFUN MEDIA PTY LTD)同時在澳大利亞知識產權局(IP Australia)申請了“美團”圖形商標。這是一家位于墨爾本的華人公司。
時隔半年多,美團居然妥協,花錢交學費買回商標。查詢澳大利亞知識產權局官網發現,中國美團母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已于6月19日與澳繽紛完成商標轉讓登記。

不僅如此,中國美團還分別于去年12月19日和今年1月30日在澳申請注冊了“美團點評”和“美團”商標。

如今打開“澳洲美團”網站, 其首頁已被替換成另一不知名的團購網站。有關于此次交易金額和轉讓細節,美團和搶注者雙方均不愿透露。

盡管在澳洲遭遇了商標搶注,美團最終贖回了被搶注的商標,可謂不幸中的萬幸。此前青島海信集團也有類似的經歷,不過海信集團的商標奪回之路似乎要坎坷得多,花了6年的時間才贖回了在德國被搶注的“HiSense”。
海信HiSense商標糾紛
海信集團早在1993年向國家商標局注冊時采用的就是“HiSense”,到2000年集團更換標識時才換成了第三個字母S小寫的“Hisense”。1999年1月5日,海信集團93年便注冊使用的'HiSense'和'海信'商標被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認定為馳名商標。

1999年1月11日,德國西門子與博世的合資公司博世-西門子在德國申請注冊“HiSense”商標,指定使用在第7、9、11類的商品上,并于2月25日獲準注冊;隨后該公司申請了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和歐共體商標注冊,并且要求優先權。這令海信集團在歐洲的商標注冊全面受阻。
從2001年開始,海信集團與博世-西門子多次就商標搶注和轉讓問題進行磋商。2004年9月,海信在歐洲被迫啟用新商標HSense。
經過充分磋商,西門子與海信集團就商標問題于2005年3月10日達成和解,西門子在德國科隆地方法院撤訴,海信商標物歸原主。2005年,海信集團歷時6年,最終以50萬歐元的價格,將德國被搶注的“HiSense”商標贖回。
事實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商標搶注都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科技巨頭蘋果公司更是因為商標損失不小。

蘋果公司當年跟深圳唯冠爭奪“ipad”商標,花費了兩年時間,最終以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萬美金(約3.8億人民幣)的代價,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商標爭奪戰。
可見,商標搶注是全球性的難題,一旦遭遇商標搶注,想要奪回,可謂耗財、耗時、耗力,甚至做多了大量的挽救工作,仍有可能于事無補。對企業來說,避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防止類似的事情重演,應當加強品牌保護意識,盡早進行商標布局。
如何防止商標被搶注?
1.市場未動、商標先行。在新開發的商品進入市場之前,確保所用商標已經取得權利。另外,設法成為馳名商標。因為根據國際上相關的協定,參加國都必須對他國的馳名商標給予保護,是一種打破知識產權地域性特點的制度。
2.防御性注冊。很多企業都會選擇不僅注冊業務所涉及商品服務的商標,還會在與該商標類似或非類似商品類別上分別進行防御注冊,例如小米就注冊了紅米、大米、黑米等等。
3.加強商標監測。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商標公告》,如發現相同或近似商標,及時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異議。當然,這種方法,耗費時間精力,總不能時時盯著,要是有什么可以預警嚴控,管理企業眾多商標就好了。
